《刻舟求剑》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这个故事通过一个愚蠢的行为,揭示了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危害。以下是对原文的翻译与注解: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时,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掉进了水中。他立刻在船边刻下记号,并说:“这就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等到船停稳后,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然而,船已经向前移动了,而剑却留在原地没有跟着移动,像这样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注解:
1. 涉江者:指那个过江的人。
2. 遽契其舟:遽,立即;契,刻。
3.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剑掉下去的地方。
4. 不亦惑乎:难道不是糊涂吗?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不能死板教条。如果只顾表面现象而不考虑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学会观察和分析,以正确的态度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