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意思】“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过于深奥,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艺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作品或观点高深难懂,难以被大众接受。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曲高 | 曲调高雅、难度大 |
和寡 | 应和的人少 |
整体意思:曲调太高雅,能跟唱的人就少。引申为:言辞或作品过于深奥,理解的人少。
二、出处与演变
出处 | 《对楚王问》 |
作者 | 宋玉(战国时期) |
原文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意思 | 曲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越少 |
后世多用此典故,比喻高深的学问或艺术难以被大众理解。
三、常见用法
场景 | 举例 |
文学创作 | 他的小说语言晦涩,读者寥寥,可谓“曲高和寡”。 |
艺术评论 | 这幅画意境深远,一般人难以体会,属于“曲高和寡”的风格。 |
思想表达 | 他提出的理论太抽象,大多数人听不懂,显得“曲高和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阳春白雪、孤芳自赏 |
反义词 |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五、使用注意
-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些高深但不易传播的内容。
- 不宜用于贬低他人,应客观看待“曲高”与“和寡”的关系。
-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强调创新与突破的重要性。
六、总结
“曲高和寡”不仅是对艺术或思想深度的一种评价,也反映了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它提醒我们,在追求高雅的同时,也要考虑传播的可行性与受众的理解力。在创作与表达中,如何做到“既高雅又易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