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逢候骑的候到底怎么写】“萧关逢候骑”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全诗为: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其中,“萧关逢候骑”的“候”字是本诗中较为容易引起疑问的一个字。很多人会误认为是“后”或“候”,但其实这里的“候”字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一、
“候”字在此处应读作 hòu,意思是“侦察兵”或“巡逻的士兵”。整句“萧关逢候骑”意为:在萧关遇到了巡逻的骑兵。
“候骑”是古代军事术语,指负责侦查、巡逻的骑兵。在唐代边塞诗中,常用来描绘边疆的紧张氛围和戍边将士的辛苦。
虽然“候”与“后”在字形上相似,但它们在意义上有明显区别:“后”表示时间或位置上的后面;而“候”则多用于表示等待、观察、侦察等动作。
因此,在诗句中,“候”不能写作“后”。
二、表格对比
字 | 拼音 | 含义 | 是否可替换为“后” | 诗句中的正确解释 |
候 | hòu | 侦察、等待、守候 | ❌ 不可替换 | 侦察兵、巡逻的骑兵 |
后 | hòu | 时间或位置的后面 | ✅ 可替换(但意义不同) | 表示“后面”的意思 |
三、延伸说明
1. “候”字的演变
“候”字最初由“人”和“犬”组成,表示人看狗,引申为“等待、观察”。后演变为现在的结构,仍保留了“观察、等待”的含义。
2. “候骑”在历史中的应用
在古代边防中,“候骑”是重要的军事力量,负责侦查敌情、传递军情,是边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王维诗中的意境
王维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萧关逢候骑”一句,既表现出旅途的孤独感,也透露出边关的紧张氛围。
四、结语
“萧关逢候骑”的“候”字,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汉字的正确书写,更承载着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韵味和历史背景。理解这个字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诗的艺术魅力。
以上就是【萧关逢候骑的候到底怎么写】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