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的意思是什么】“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显得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这个词语多用于对老年人的赞美,表达对其健康和活力的认可。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援虽老,犹能饭。”后来演变为“精神矍铄”。 |
释义 | 形容人年老但精神好,神采飞扬,充满活力。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老年人,也可用于年轻人,表示其精神状态良好。 |
近义词 | 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精神不振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日常交流中
- “张爷爷虽然七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走路都比我们快。”
2. 新闻报道中
- “退休教师李老师精神矍铄,仍坚持在社区图书馆义务辅导学生。”
3. 文学作品中
- “老人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仿佛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痕迹。”
三、注意事项
- “精神矍铄”主要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不能用来形容物品或环境。
-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误解。
四、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褒义词,常用于形容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但依然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它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认可,也表达了对他们积极生活态度的赞赏。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