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原文】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076年(丙辰中秋),当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全词借月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离合、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以“明月”为线索,贯穿始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该词不仅展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性格,也体现了他深沉细腻的情感世界。
二、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内容分析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 |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 |
体裁 | 词(词牌名:水调歌头) |
主题 | 对人生离合、自然变化的感悟,以及对亲人思念之情 |
情感基调 | 感叹中带有豁达,哀愁中蕴含希望 |
核心意象 | 明月、琼楼玉宇、清影、婵娟 |
经典语句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哲理深刻 |
四、结语
苏轼的《水调歌头》不仅是中秋佳节的抒情之作,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哲理的千古绝唱。它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是对亲情的思念,还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都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与人文情怀。
以上就是【苏轼水调歌头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