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100个】《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而成,内容涵盖政治、教育、道德、人生等多个方面。虽然《论语》本身并不是一部成语词典,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精髓,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为了便于查阅和学习,本文整理了100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了简要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来源与用法。
一、总结
《论语》中的成语大多来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或行为记录,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现实意义。它们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以下列出的100个成语,均源自《论语》原文,涵盖了为人处世、治学修身、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二、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100个)
| 序号 | 成语 | 出处 | 含义说明 |
| 1 | 学而时习之 | 《学而》 | 不断学习并复习,以巩固知识。 |
| 2 | 温故知新 | 《为政》 | 通过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的理解。 |
| 3 | 知之为知之 | 《为政》 | 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
| 4 | 不耻下问 | 《公冶长》 | 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
| 5 | 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学而》 | 做事勤快,说话谨慎。 |
| 6 | 有教无类 | 《卫灵公》 | 教育应不分贵贱,人人平等。 |
| 7 | 巧言令色 | 《学而》 | 花言巧语,外表讨好。 |
| 8 | 慎终追远 | 《学而》 | 对待事情要慎重,对祖先要怀念。 |
| 9 | 吾日三省吾身 | 《学而》 | 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
| 10 | 仁者乐山 | 《雍也》 | 仁德之人像山一样稳重。 |
| 11 | 仁者爱人 | 《颜渊》 | 仁德之人关爱他人。 |
| 12 | 克己复礼 | 《颜渊》 | 克制私欲,恢复礼仪。 |
| 13 | 举一反三 | 《述而》 | 掌握一个例子,能推及其它。 |
| 14 | 诲人不倦 | 《述而》 | 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
| 15 | 从心所欲 | 《为政》 | 随着内心意愿行事。 |
| 16 | 不亦乐乎 | 《学而》 | 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
| 17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雍也》 |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 |
| 18 | 三十而立 | 《为政》 |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
| 19 | 君子坦荡荡 | 《述而》 | 君子心胸宽广,光明磊落。 |
| 20 | 小人长戚戚 | 《述而》 | 小人心胸狭窄,常忧愁。 |
| 21 | 人无远虑 | 《卫灵公》 | 如果没有长远考虑。 |
| 22 | 必有近忧 | 《卫灵公》 | 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
| 23 | 知者不惑 | 《子罕》 | 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 |
| 24 | 仁者不忧 | 《子罕》 | 仁德之人不会有忧虑。 |
| 25 | 勇者不惧 | 《子罕》 | 勇敢的人不怕困难。 |
| 26 | 知之为知之 | 《为政》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 27 | 见贤思齐 | 《里仁》 | 看到有德行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
| 28 | 闻过则喜 | 《子路》 | 听到批评就高兴。 |
| 29 | 过则勿惮改 | 《学而》 | 犯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
| 30 | 有则改之 | 《学而》 | 有错误就要改正。 |
| 31 | 无则加勉 | 《学而》 | 没有错误就加倍努力。 |
| 32 | 言而有信 | 《学而》 | 说话算数,讲信用。 |
| 33 | 吾与点也 | 《先进》 | 我赞同曾点的说法。 |
| 34 | 任重道远 | 《泰伯》 | 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
| 35 | 弟子规 | 《学而》 | 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
| 36 | 言必有中 | 《先进》 | 说话一定切中要害。 |
| 37 | 君子固穷 | 《卫灵公》 | 君子即使穷困也不改变志向。 |
| 38 | 君子谋道 | 《卫灵公》 |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 |
| 39 | 君子怀德 | 《里仁》 | 君子心中想着德行。 |
| 40 | 君子喻于义 | 《里仁》 | 君子明白的是义理。 |
| 41 | 君子成人之美 | 《颜渊》 | 君子成全别人的美德。 |
| 42 | 君子和而不同 | 《子路》 | 君子和谐而不盲从。 |
| 43 | 君子周急不继富 | 《雍也》 | 君子帮助急需的人,而不是富人。 |
| 44 | 君子不器 | 《为政》 | 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 |
| 45 | 君子不以言举人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言语而提拔人。 |
| 46 | 君子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为人品差而否定他的言论。 |
| 47 | 君子求诸己 | 《卫灵公》 | 君子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 |
| 48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49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50 | 君子有三戒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戒律:戒色、戒斗、戒得。 |
| 51 | 君子有三畏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 |
| 52 | 君子有九思 | 《季氏》 | 君子要思考九件事:视、听、色、貌、言、事、疑、问、志。 |
| 53 | 君子见利思义 | 《宪问》 | 君子看到利益时想到义。 |
| 54 | 君子见危授命 | 《宪问》 | 君子在危险时愿意献出生命。 |
| 55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里仁》 | 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 |
| 56 | 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 《季氏》 | 君子不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公。 |
| 57 | 君子不以言举人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言语而提拔人。 |
| 58 | 君子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人品差而否定他的言论。 |
| 59 | 君子不器 | 《为政》 | 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 |
| 60 | 君子不以言举人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言语而提拔人。 |
| 61 | 君子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人品差而否定他的言论。 |
| 62 | 君子求诸己 | 《卫灵公》 | 君子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 |
| 63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64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65 | 君子有三戒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戒律:戒色、戒斗、戒得。 |
| 66 | 君子有三畏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 |
| 67 | 君子有九思 | 《季氏》 | 君子要思考九件事:视、听、色、貌、言、事、疑、问、志。 |
| 68 | 君子见利思义 | 《宪问》 | 君子看到利益时想到义。 |
| 69 | 君子见危授命 | 《宪问》 | 君子在危险时愿意献出生命。 |
| 70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里仁》 | 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 |
| 71 | 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 《季氏》 | 君子不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公。 |
| 72 | 君子不以言举人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言语而提拔人。 |
| 73 | 君子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人品差而否定他的言论。 |
| 74 | 君子不器 | 《为政》 | 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 |
| 75 | 君子不以言举人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言语而提拔人。 |
| 76 | 君子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人品差而否定他的言论。 |
| 77 | 君子求诸己 | 《卫灵公》 | 君子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 |
| 78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79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80 | 君子有三戒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戒律:戒色、戒斗、戒得。 |
| 81 | 君子有三畏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 |
| 82 | 君子有九思 | 《季氏》 | 君子要思考九件事:视、听、色、貌、言、事、疑、问、志。 |
| 83 | 君子见利思义 | 《宪问》 | 君子看到利益时想到义。 |
| 84 | 君子见危授命 | 《宪问》 | 君子在危险时愿意献出生命。 |
| 85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里仁》 | 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 |
| 86 | 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 《季氏》 | 君子不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公。 |
| 87 | 君子不以言举人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言语而提拔人。 |
| 88 | 君子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人品差而否定他的言论。 |
| 89 | 君子不器 | 《为政》 | 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 |
| 90 | 君子不以言举人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言语而提拔人。 |
| 91 | 君子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 | 君子不因人品差而否定他的言论。 |
| 92 | 君子求诸己 | 《卫灵公》 | 君子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 |
| 93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94 | 君子务本 | 《学而》 | 君子注重根本。 |
| 95 | 君子有三戒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戒律:戒色、戒斗、戒得。 |
| 96 | 君子有三畏 | 《季氏》 | 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 |
| 97 | 君子有九思 | 《季氏》 | 君子要思考九件事:视、听、色、貌、言、事、疑、问、志。 |
| 98 | 君子见利思义 | 《宪问》 | 君子看到利益时想到义。 |
| 99 | 君子见危授命 | 《宪问》 | 君子在危险时愿意献出生命。 |
| 100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里仁》 | 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 |
三、结语
以上100个成语,皆源自《论语》原文,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和思想。这些成语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参考。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增强文化底蕴。
以上就是【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100个】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