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七擒分别指什么】“六出七擒”是古代中国历史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于形容诸葛亮在蜀汉时期多次北伐和对南中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七次擒获与七次释放的故事。这一说法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仁德之心。
以下是对“六出七擒”含义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
“六出”指的是诸葛亮在蜀汉建兴年间(227年—234年)六次率军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这些北伐虽然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但极大地牵制了魏国的兵力,为蜀汉争取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七擒”则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的记载,说的是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时,对南中首领孟获采取了七次擒获又七次释放的策略,最终使其心服口服,归顺蜀汉。这一事件被后人传为佳话,成为“七擒七纵”的典故。
尽管正史中并未明确提到“七擒”,但《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艺术加工,使“七擒七纵”成为诸葛亮智谋与仁德的象征。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含义 | 出处/背景 | 历史评价 |
六出 | 诸葛亮六次北伐曹魏 | 《三国志》、《三国演义》 | 展现其战略眼光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
七擒 | 诸葛亮七次擒获并释放南中首领孟获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 | 体现其政治智慧与仁德胸怀 |
三、结语
“六出七擒”不仅是对诸葛亮军事与政治才能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华文化中“以德服人”思想的生动体现。尽管其中部分内容带有文学加工色彩,但它所传达的精神价值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六出七擒分别指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