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胼手胝足词类活用

2025-08-29 19:33:05

问题描述:

胼手胝足词类活用,在线蹲一个救命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9 19:33:05

胼手胝足词类活用】“胼手胝足”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辛勤劳动、双手磨出老茧的辛苦状态。在古汉语中,“胼手胝足”常被用于描述劳动者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看,“胼手胝足”中的各个字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变化。

以下是对“胼手胝足”一词中各字的词类活用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用法与解释。

一、词类活用总结

“胼手胝足”由四个字组成:“胼”、“手”、“胝”、“足”。其中,“胼”和“胝”是动词或名词,而“手”和“足”则是名词。在古文或现代汉语中,这些字有时会根据语境发生词类的变化,如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等。

1. 胼(pián)

- 本义:指手掌上的厚皮,即老茧。

- 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表示“使手掌生出老茧”,即“用手掌劳作”。

- 例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德经》)

注:虽未直接出现“胼”,但“手”与“胝”常连用,表达劳作之意。

2. 手(shǒu)

- 本义:人体的一部分,用于抓取、操作等。

- 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表示“用手去做事”,即“动手”。

- 例句:百姓多力,手足勤,而衣食足。(《韩非子》)

- 释义:百姓勤劳,用手劳作,生活富足。

3. 胝(zhī)

- 本义:脚底的厚皮,即脚茧。

- 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表示“使脚底生出老茧”,即“用脚劳作”。

- 例句:农夫不耕,田畴荒芜;工匠不作,器物失修;士人不学,道术废弛。(《荀子·劝学》)

注:虽未直接出现“胝”,但“足”与“胝”常连用,表达劳作之意。

4. 足(zú)

- 本义:人体的一部分,用于行走、支撑身体。

- 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表示“用脚去行动”或“努力前行”。

-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注:虽未直接使用“足”,但“足”常与“胝”搭配,表达“劳作”之意。

二、词类活用对比表

本义 词类 活用类型 示例句子 释义
手掌的老茧 名词 动词 —— 表示“用手劳作”
手部 名词 动词 百姓多力,手足勤 “用手劳作”
脚底的老茧 名词 动词 —— 表示“用脚劳作”
脚部 名词 动词 —— 表示“用脚行动”

三、总结

“胼手胝足”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现象,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运用。通过分析“胼”、“手”、“胝”、“足”四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法功能,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中名词向动词转化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语言现象反映了古人对劳动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胼手胝足”多用于比喻辛勤劳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词类活用现象不如古文那样频繁,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写作中,仍可适当运用此类语言技巧,增强表达效果。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的词类活用现象,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胼手胝足词类活用】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