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斯字的成语和名句】“斯”字在汉语中常用于表示“这、此”等含义,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在成语和古诗词中,“斯”字常用来表达某种态度、情感或哲理。以下是对含“斯”字的成语和名句的总结与归纳。
一、含“斯”字的成语
成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斯文扫地 | 形容文化或文明遭到破坏,失去尊严 | 出自《儒林外史》 |
爱不释手 |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 虽不含“斯”,但“斯”字常出现在类似结构中,如“斯人已去” |
人斯 | 古代指众人、百姓 | 《诗经·小雅》 |
惟斯 | 表示“只有这”或“唯有此” | 多见于古代文献 |
斯文 | 文雅、有礼貌 | 如“斯文有礼” |
> 注:严格意义上,“斯”作为独立成词的成语较少,更多是作为偏旁或成分出现在其他成语中,如“斯文”、“斯人”等。
二、含“斯”字的名句
名句 | 出处 | 作者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陋室铭》 | 刘禹锡 |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论语·雍也》 | 孔子 |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孟子·尽心下》 | 孟子 |
“斯已矣,吾将从之。” | 《庄子·逍遥游》 | 庄周 |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文心雕龙》 | 刘勰 |
这些句子多出自经典文学作品,其中“斯”字常用于强调某种状态或情感,如“斯人”表示“这个人”,“斯世”表示“这个世间”。
三、总结
“斯”字虽不常见于现代口语,但在古文、诗词及成语中却有着丰富的表达功能。它常常用来指代“这”、“此”,也可用于表达某种情感或哲理。虽然单独成词的成语不多,但“斯”字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尤其在儒家经典和古典文学中频繁出现。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和名句,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能更深入地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如需进一步了解“斯”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可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
以上就是【含斯字的成语和名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