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河汾门下成语故事

2025-08-16 10:30:29

问题描述:

河汾门下成语故事,卡到崩溃,求给个解决方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6 10:30:29

近日,【河汾门下成语故事】引发关注。“河汾门下”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师承有源、学有所成的学者或弟子。这个成语与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有关,但其出处更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的文人雅士之间。

一、成语背景与来源

“河汾门下”最早见于《旧唐书·柳宗元传》中对他的评价:“少精敏,不为苛彩,独好为文章,辞藻清丽,有风骨。时人称其‘河汾门下’。”这里的“河汾”指的是黄河与汾水之间的地区,即今山西一带,是古代文化兴盛之地。而“门下”则指门生、弟子。因此,“河汾门下”原意是指在河汾地区受教于名师门下的学子。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表示一个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师承正统,学问深厚。

二、成语含义

- 字面意思:指在河汾地区(山西)跟随名师学习的弟子。

- 引申意义:比喻师承有源、学识渊博的人;也用于赞美某人的学术背景和文化底蕴。

三、相关人物与典故

人物 身份 与“河汾门下”的关系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曾在河汾地区求学,被后人称为“河汾门下”
王通 隋代思想家、教育家 河汾地区的代表人物,门下弟子众多
韩愈 唐代文学家 虽非直接出自河汾,但推崇王通,间接影响了“河汾门下”之说

四、成语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如古文中常用以赞美学者的出身与学识。

- 现代语境:可用于形容某人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或师承传统。

- 教育领域:常用于强调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五、总结

“河汾门下”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重视师承与学术传承的一个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教育、文化与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精神。

成语 河汾门下
出处 《旧唐书·柳宗元传》
含义 师承有源、学识渊博的弟子
用法 形容有良好教育背景或师承传统的学者
相关人物 柳宗元、王通等
文化意义 体现尊师重道与学术传承的价值观

以上就是【河汾门下成语故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