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识荆恨晚的意思(成语词典)】引发关注。“识荆恨晚”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欣赏和惋惜之情。它源于古代文人之间因未早识贤才而感到遗憾的心理。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识荆恨晚:意思是“认识你太晚了”,表示对某人的才华、品德或能力感到钦佩,但遗憾的是没有在更早的时候相识。这个成语多用于表达对他人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惋惜之情。
- 识荆:原指认识贤才,后引申为结识有才之人。
- 恨晚:遗憾时间太晚,未能及早相识。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吾见周顗,虽未识荆,已觉其风神。”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对他人赞赏与遗憾并存的情绪 |
情感色彩 | 带有惋惜、敬佩、感慨的情绪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正式场合、朋友间表达敬意时使用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相知恨晚、相见恨晚、识才太晚 |
反义词 | 知人太早、早识贤才、相见甚早 |
四、例句分析
1. 例句1:
“他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可惜我识荆恨晚,未能早些与他共事。”
2. 例句2:
“读了他的文章,真是识荆恨晚,后悔没有早点认识这位作家。”
3. 例句3:
“两人相谈甚欢,只可惜识荆恨晚,未能成为知己。”
五、总结
“识荆恨晚”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与欣赏,也反映了人们对缘分与时机的感慨。它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在文学、社交场合中,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既有敬意又带有遗憾的情感。
通过了解该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及情感色彩,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文化深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可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古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