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欺凌安全教育教案(精】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欺负”行为,知道哪些行为属于“欺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被欺负时的负面情绪,培养同理心,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同伴。
3. 行为目标:帮助幼儿掌握应对“欺负”的基本方法,如及时告诉老师、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等。
二、活动准备
-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小朋友之间友好相处与欺负行为的对比)
- 情景剧道具(如小熊玩偶、故事卡片等)
- 音乐《好朋友》或其他温馨儿歌
- 安全教育绘本(如《我不怕被欺负》《我有办法》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接着提问:“你们有没有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发生过不开心的事情?”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
2. 情景导入(8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或情景剧道具,讲述一个关于“小明被小朋友抢玩具”的小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 “小明为什么会难过?”
-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 “你愿意帮助小明吗?”
3. 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欺负”是什么:
- 欺负是指一个人故意伤害别人,比如打人、说脏话、抢东西、不让别人玩等。
- 被欺负时会感到害怕、伤心、委屈,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 如果遇到欺负,要勇敢说出来,告诉老师或家长。
4. 情感体验(8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被欺负”和“帮助别人”的情景,让幼儿在互动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增强共情能力。
5. 行为指导(7分钟)
教师教给幼儿几种应对“欺负”的方法:
- 大声说“不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 马上告诉老师:寻求成人的帮助。
- 找朋友帮忙:和信任的小朋友一起解决问题。
- 保持冷静:不和欺负的人争吵,避免事态升级。
6. 总结提升(2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鼓励他们做“勇敢、友善、有爱心”的小朋友。最后,播放儿歌《我是小小好孩子》,让幼儿在音乐中结束活动。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在班级设置“友谊角”,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间的美好故事。
- 开展“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好朋友的样子”。
- 家园共育:通过家园联系册或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防欺凌知识,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环境。
五、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情景教学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建立对“欺负”的正确认知,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今后可结合更多真实案例和多元形式,进一步深化防欺凌教育内容。
备注:本教案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设计,语言通俗易懂,注重情感引导与行为指导相结合,适合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