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文言文阅读答案】《螳螂捕蝉》是一篇出自《说苑·正谏》的寓言故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揭示了“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危害,同时也警示人们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局意识。
原文如下:
>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它的背后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它的下面也。
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结构紧凑,层层递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阅读理解与解析
1. 字词解释
- 园中:庭院中。
- 蝉:昆虫,常在树上鸣叫。
- 饮露:以露水为食,形容清高自洁。
- 螳螂:一种捕食性昆虫,常伏于草叶间,伺机捕食其他小虫。
- 委身曲附:弯着身子,贴近地面,准备扑击。
- 黄雀:一种小鸟,常在树上活动。
- 弹丸:指弹弓发射的小石子,比喻潜在的危险。
2.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蝉—螳螂—黄雀—弹丸”的链条,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在追求眼前利益时,往往忽视了背后的危险。只有具备远见,才能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3.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螳螂捕蝉”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企业为了短期利润而忽视环保,个人为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期发展,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4. 写作手法
作者运用了象征与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现象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使文章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总结
《螳螂捕蝉》虽为一则短小的寓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欲望所迷惑,要学会从全局出发,预见未来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答案(阅读题):
1. 文章通过哪些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说明道理?
答:通过蝉、螳螂、黄雀和弹丸之间的关系。
2.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要有长远的眼光。
3. “螳螂捕蝉”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
答: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