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文言文及翻译】“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则经典故事,出自宋代《宋史·杨时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尊敬师长、求学诚恳的态度,体现了古人对学问的执着与敬重。
一、文言文原文:
>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zù)俱往,颐方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曰:“吾昨夜梦得一理,亦未明也,汝等且去。”时曰:“吾等在此,非为问理,乃为求教耳。”颐曰:“如此,则可留。”久之,颐语之曰:“吾老矣,不能为汝讲,然汝能自悟,是汝之才也。”时退而叹曰:“吾今日始知圣人之学,不在言语之间。”
二、白话翻译:
杨时到洛阳拜访程颐,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他和同学游酢一起去拜访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和游酢便站在一旁,一直等到程颐醒来。程颐醒来后说:“我昨晚梦见一个道理,但还没想明白,你们先回去吧。”杨时说:“我们来不是为了问道理,而是为了向您请教。”程颐说:“既然如此,那就留下吧。”过了很久,程颐对他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再详细讲解了,但如果你能自己领悟,那就是你的才华了。”杨时离开后感叹道:“我今天才知道,圣人的学问并不在于言语,而在于内心的体悟。”
三、故事寓意:
“程门立雪”不仅是一个关于尊师重道的故事,更是一种追求真理、虚心求教的精神体现。在求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勤奋学习,更要懂得尊重老师、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然而,“程门立雪”所传达的尊重师长、谦虚求学的态度,依然是我们值得传承的美德。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虚心请教的态度,往往能帮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五、结语:
“程门立雪”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真诚与坚持同样重要。愿我们都能以杨时为榜样,怀揣敬意,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