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夜罗隐赏析翻译】《长安秋夜》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一首描写秋夜长安景色的诗作。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长安的静谧与凄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罗隐诗歌中常见的沉郁风格。
原文:
长安秋夜
罗隐
九曲阑干倚晚晴,
一枝斜影落寒汀。
风前谁共吹箫去,
月里空闻捣药声。
梦断故园归路远,
心随孤雁过江明。
欲将愁思寄流水,
却恐东流不复情。
赏析:
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描绘夜晚的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首联“九曲阑干倚晚晴,一枝斜影落寒汀”,写的是诗人独自倚栏远望,夕阳余晖映照在曲折的栏杆上,一缕斜影落在寒冷的水边,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颔联“风前谁共吹箫去,月里空闻捣药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风吹过,似乎有人在吹箫,但无人相伴;月光下,只听到捣药的声音,更添几分空灵与孤独。
颈联“梦断故园归路远,心随孤雁过江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梦境被打破,归乡之路遥远,心中牵挂如孤雁飞越江面,象征着漂泊无依的心境。
尾联“欲将愁思寄流水,却恐东流不复情”,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将自己的忧愁寄托于东流的江水,却又担心水流带走的不只是情绪,还有那份深沉的情感,令人唏嘘不已。
翻译:
在秋日的傍晚,我靠着曲折的栏杆,望着天边的残阳。一缕斜斜的影子落在冰冷的水面上。风中是谁在吹奏箫声?月光下,只听见远处传来捣药的声音。梦中回到故乡,却无法找到归路,我的心随孤雁飞越江面。我想把心中的愁绪寄托给奔腾的江水,却又怕它一旦流走,便再不会回头。
总结:
《长安秋夜》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之作。罗隐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读者在感受秋夜之美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堪称罗隐作品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