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认识钟表与时间的读写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理解它们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读出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3.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增强时间观念。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能准确读出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 难点:理解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掌握时间的读法。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挂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同学们,每天早上你们几点起床?上课铃响的时候是几点?晚上睡觉前你通常会看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时间”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认识钟面结构
教师出示一个大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钟面上有哪些部分。
- 有12个数字,代表小时。
- 有两根指针:时针(较短)、分针(较长)。
- 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但本节课只学习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点时间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展示“3:00”、“6:00”等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相应的数字,说明这是整点时间。
(3)认识半点时间
教师演示“3:30”、“6:30”,让学生观察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说明这是半点时间。
3. 实践操作(10分钟)
(1)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钟表模型,教师给出一些时间(如:2:00、4:30、7:00等),让学生在钟表上摆出相应的时间,并互相检查。
(2)学生展示
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己摆出的时间,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4. 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练习题
教师出示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连线、填空、画出时间等题目。
(2)课堂小测验
教师随机提问几个时间,如“9:00怎么读?”“11:30是什么时候?”让学生回答。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如何读整点和半点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活动,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
```
认识钟表与时间的读写
1. 钟面结构:
- 12个数字
- 时针(短)
- 分针(长)
2. 时间读法:
- 整点: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 半点: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
3. 示例:
- 3:00 → 三点整
- 6:30 → 六点半
```
七、作业布置:
1. 在练习本上画出以下时间:1:00、5:30、8:00、12:30。
2.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钟表,写下你看到的三个时间,并试着读出来。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钟表模型和生动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时间的读写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整点和半点,但在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可通过更多生活情境中的时间应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