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出游于寒途阅读题答案】《景公出游于寒途》是一篇典型的古代寓言故事,出自《晏子春秋》。文章通过齐景公外出游玩时与百姓的互动,展现了统治者在面对民生疾苦时应有的态度和智慧。以下是对这篇古文的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理解题
1. 文中“景公出游于寒途”中的“寒途”指的是什么?
2. 景公为何要问随从“民何故不乐”?
3. 晏子是如何回答景公的问题的?他的回答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4. 从文中可以看出齐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5.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二、参考答案
1. “寒途”指的是寒冷的道路或旅途。 在文中,“寒途”不仅指天气寒冷,也象征着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
2. 景公之所以问随从“民何故不乐”,是因为他察觉到百姓的表情并不快乐,感到疑惑并想要了解原因。 这反映出他对民众情绪的关注。
3. 晏子回答说:“以臣观之,民不乐者,非独君之过也。” 他指出百姓不快乐不仅仅是君主的责任,也与国家政策、社会状况有关。这体现了晏子“民本”思想,强调君主应体察民情,关注民生。
4. 齐景公是一个善于反思、愿意听取谏言的君主。 虽然一开始不了解百姓的疾苦,但在晏子的提醒下,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表现出对百姓的关心。
5.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强调统治者应体恤百姓,关心民生,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也反映了儒家“仁政”理念在古代政治中的体现。
三、总结
《景公出游于寒途》虽然篇幅不长,但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简单的出游事件,揭示了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理国家应以民为本的道理。晏子的智慧和景公的反思,使这篇文章成为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如需进一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或历史背景,也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