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方案本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挡土墙作为重要的支挡结构,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边坡等工程中,起到稳定土体、防止滑坡和侵蚀的作用。其中,浆砌片石挡土墙因其造价较低、施工简便、耐久性较好,在中小型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本文围绕“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方案本项目”,详细阐述其施工流程、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某区域道路建设工程中的挡土墙施工部分,设计采用浆砌片石挡土墙形式,用于支挡高填方路基边坡,确保路基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挡土墙总长度约为200米,高度根据地形变化调整,最大高度不超过5米,基础埋深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1米。
二、施工准备
1. 现场勘察与测量放样
在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信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确定挡土墙的轴线位置、基础开挖边界及高程控制点。
2. 材料准备
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片石、水泥、砂等原材料。片石应质地坚硬、无风化、尺寸均匀;水泥采用32.5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应为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
3. 施工设备与人员安排
准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搅拌机、手推车等,并安排专业施工队伍,明确分工,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三、施工工艺流程
1. 基础开挖
按照测量放样的结果进行基础开挖,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若遇软弱地基,可采用换填或加固措施。
2. 基础砌筑
基础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片石,砌筑时应保证灰缝饱满、错缝搭接合理,基础顶面应平整,并预留沉降缝。
3. 墙体砌筑
墙体采用M7.5或M10水泥砂浆砌筑片石,砌筑前应将片石清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砌筑时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不宜超过50cm,采用挤浆法砌筑,确保灰缝厚度一致,砌体整体稳固。
4. 泄水孔设置
在墙体适当位置设置泄水孔,孔径一般为φ50mm,间距2-3米,呈梅花形布置,以排除墙后积水,防止水压力过大导致墙体破坏。
5. 墙体勾缝与养护
砌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勾缝处理,使用与砌筑砂浆相同的材料进行勾缝,增强墙体美观性和防水性能。同时,对新砌墙体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湿润,防止裂缝产生。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
1. 质量控制要点
- 片石强度、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砂浆配合比准确,拌合均匀;
- 砌筑时应挂线施工,保证墙面平整、垂直;
- 每段墙体砌筑完成后,及时检查其稳定性与外观质量。
2. 安全管理措施
- 施工现场设立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 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带,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五、施工注意事项
-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雨天作业,防止雨水冲刷未凝固的砂浆;
- 砌筑时应随时检查墙体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 工程完工后,应对挡土墙进行全面验收,确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六、结语
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虽然工艺相对简单,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为后续工程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