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健康优秀教案《我很勇敢》含反思】一、活动名称:我很勇敢
二、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勇敢”的含义,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勇气。
2.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勇敢不仅仅是不害怕,还包括坚持、克服恐惧和尝试新事物。
3. 行为目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勇敢的行为,如独自完成任务、面对挑战等。
三、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如《小兔子的第一次远足》)
- 勇敢主题的贴纸、奖章
- 情景卡片(如“不敢举手”“怕黑”“不敢说话”等)
- 音乐《我是勇敢的小士兵》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轻松愉快的语气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勇敢的时候?”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我一个人睡觉”“我敢玩滑梯”等。
教师出示“勇敢”字卡,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勇敢”的理解。
2. 故事讲述(8分钟)
播放或讲述一个关于勇敢的小故事,例如《小兔子的第一次远足》,讲述小兔子一开始害怕,但在朋友的鼓励下,最终克服了恐惧,成功完成了远足。
提问:“小兔子为什么开始害怕?后来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讨论“勇敢是什么”。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出示情景卡片,如“不敢举手”“怕黑”“不敢说话”,请幼儿轮流选择一个情境,说说自己会怎么做,并尝试表演出来。
其他幼儿可以给予鼓励和建议,教师适时给予正面反馈。
4. 游戏互动(8分钟)
开展“勇敢小勇士”游戏,设置简单的障碍路线,如爬过垫子、跳过绳子等。
幼儿分组进行挑战,完成后获得“勇敢之星”贴纸或奖章,增强自信心。
5. 总结与延伸(4分钟)
教师总结:“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要去做。”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尝试、多坚持,做一个真正的“小勇士”。
五、活动反思:
本次《我很勇敢》健康活动通过故事、情景模拟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勇敢”的真正含义。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增强了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在表达“勇敢”时仍停留在表面,如“我不怕黑”“我不怕疼”,而未能深入思考“勇敢”背后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幼儿从心理层面去感受和体验“勇敢”,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强化他们的勇敢行为。
此外,在游戏环节中,个别幼儿因害羞或紧张而不敢参与,这说明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安全、温暖的环境中逐渐成长。
六、活动延伸建议:
- 在班级中设立“勇敢角”,展示幼儿的勇敢行为照片或作品。
- 家长配合,鼓励孩子在家尝试独立完成一些小任务,如整理玩具、自己穿衣等。
- 开展“我最勇敢的一天”主题分享会,让幼儿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七、附:教学资源推荐
- 故事绘本:《勇敢的小熊》《不怕黑的小女孩》
- 音乐资源:《我是勇敢的小士兵》《勇敢的心》
- 视频资源:儿童勇敢主题动画短片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健康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抗挫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