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要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简称ICP)是一种在怀孕期间出现的肝脏功能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水平升高。虽然该病通常不会对孕妇造成严重威胁,但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一、什么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是一种以胆汁流动受阻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多发生在孕晚期,尤其是第三孕期。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肝细胞内胆汁成分的堆积,导致胆汁酸在血液中浓度上升。尽管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激素变化、遗传因素以及免疫系统异常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
二、常见症状
1. 皮肤瘙痒:最典型的症状,通常从手掌和脚底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加重。
2. 黄疸: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皮肤或眼白发黄。
3. 尿色加深:由于胆红素排泄异常,尿液颜色变深。
4. 乏力、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黄疸,而瘙痒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三、诊断方法
1. 血液检查:主要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是否升高,同时观察转氨酶(ALT、AST)的变化。
2. 肝功能评估:通过肝功能全套检查了解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3. 超声检查: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如胆囊疾病等。
四、对胎儿的影响
ICP 虽然对孕妇影响较小,但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的风险。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加强胎儿监测,如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
五、治疗与管理
1. 药物治疗:
- 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助于降低胆汁酸水平,缓解瘙痒。
- 抗组胺药可辅助缓解瘙痒症状。
2. 生活方式调整: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
- 注意休息,减轻精神压力。
3. 密切监测:
- 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
- 根据病情决定分娩时机,必要时提前分娩以减少胎儿风险。
六、预后情况
大多数 ICP 患者在产后几周内症状会自行缓解,肝功能也会恢复正常。然而,有研究显示,部分女性在以后的妊娠中可能再次发生类似问题,因此建议有病史的孕妇在后续怀孕中应提前进行筛查。
七、预防与注意事项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但以下建议有助于降低风险或改善症状:
- 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
-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 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虽然不是罕见疾病,但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孕妇一旦出现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以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