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呀飞》大班语言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和互动,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飞”的动作和场景,提升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丰富性。
2. 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幼儿对“飞”这一现象的兴趣,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讲述自己心中的“飞翔故事”。
3. 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感受自由、快乐的情感,体会“飞”的美好与奇妙。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如小鸟、飞机、风筝、蒲公英等能飞的事物)
- 音乐《飞吧,小燕子》或轻快的背景音乐
- 简单的道具(如纸飞机、风车、彩色纸条等)
- 幼儿绘画纸和彩笔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飞翔”动作,如张开双臂、踮脚跳等,引导幼儿感受“飞”的感觉。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可以飞,你会飞到哪里去?你想变成什么来飞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展示图片,讲述一个关于“飞”的小故事,例如:
> “有一天,一只小蝴蝶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它遇到了一只小蜜蜂,小蜜蜂说:‘我飞得很快,我可以采花蜜。’小蝴蝶笑着说:‘我也能飞,但我更喜欢在花丛中跳舞。’它们一起飞过了小溪,飞到了山顶,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观察“飞”的不同方式,并思考“飞”带来的乐趣。
3. 互动讨论(8分钟)
教师提问:
- “你见过哪些东西会飞?”
- “如果你能飞,你想飞到哪里去?”
- “你觉得飞是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轮流发言,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帮助幼儿组织语言。
4. 创意表达(12分钟)
引导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飞翔世界”,并用一句话描述画面内容。例如:“我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天空中看云朵。”
完成后,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法。
5. 游戏活动(5分钟)
组织“飞吧!飞吧!”游戏,幼儿每人拿一张纸条,模仿“飞”的动作,听指令进行不同的飞行方式(如低飞、高飞、绕圈飞等),增强身体协调性与趣味性。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在科学区投放“空气动力”实验材料,让幼儿探索“飞”的原理。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简易纸飞机,体验“飞”的乐趣。
- 组织一次“我的飞行梦想”主题分享会,让幼儿讲述自己的“飞”故事。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飞”为主题,结合语言表达、想象创造与肢体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感。通过故事引导、互动讨论和创意表达,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语言描述“飞”,还增强了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飞”的相关知识,如飞行器、鸟类习性等,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备注: 此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设计,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适合大班幼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