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2025-08-02 18:24:43

问题描述: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跪求大佬救命,卡在这里动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2 18:24:43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喜雨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喜雨”为主题,通过描写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喜悦与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一、原文阅读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一,其示不忘也一也。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米价翔踊,民食不足,盗贼滋炽。于是,士大夫相与言曰:“今岁虽无大旱,然水旱之灾,常在耳目之间。”予曰:“天之于民,何尝不仁?但人不能知之耳。”

越三月,雨始至。先是,数日不雨,田畴龟裂,草木枯黄。百姓忧形于色,市井之间,叹声盈耳。予方病卧,闻之,心甚忧。乃命吏具酒食,召诸生而告之曰:“天若有情,必不使我独苦。今雨至,吾将与尔共庆。”

雨既至,甘霖如注,百谷俱荣。野无荒芜,田有膏润。农夫欢呼,商贾称贺。予亦欣然起,登亭而望,见四野青翠,气象一新。于是,遂以“喜雨”名其亭,以志此喜。

二、白话翻译

这座亭子因为一场喜雨而得名,是为了纪念这份喜悦。古代每逢喜事,就会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这段经历。比如周公得到异禾,就以此命名他的著作;汉武帝得到宝鼎,就以此命名年号;叔孙击败狄人,就以此给儿子取名。虽然喜事的大小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一种铭记的心情。

我从杭州调任到胶西任职,刚到的那天,连年收成不好,粮食价格飞涨,百姓生活困难,盗贼横行。于是,士大夫们在一起议论说:“今年虽然没有大旱,但水旱灾害一直让人担忧。”我说:“上天对待百姓,怎么会不仁慈呢?只是人们不了解罢了。”

过了三个月,雨水终于来了。在此之前,已经连续多日没有下雨,田地干裂,草木枯黄。百姓脸上愁容满面,街上到处是叹息声。我当时正生病卧床,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非常忧虑。于是命令官吏准备酒食,召集学生们告诉他们:“如果上天有情,一定不会让我独自受苦。现在雨来了,我将与你们一同庆祝。”

雨下起来后,甘甜的雨水纷纷落下,各种庄稼都得到了滋润。田野不再荒芜,田地充满生机。农民们欢呼雀跃,商人也纷纷称贺。我也高兴地站了起来,登上亭子远眺,看到四周绿意盎然,景象焕然一新。于是,我就把这座亭子命名为“喜雨亭”,用来纪念这次喜悦。

三、简要赏析

《喜雨亭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一场喜雨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恩。文章不仅是一篇记游之作,更是一篇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散文佳作。苏轼以“喜雨”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