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及》课后)】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散文。这篇文章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童年保姆阿长的怀念与敬重。
文章开头,鲁迅以一种略带调侃的语气描述了阿长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她“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然而,随着文章的深入,鲁迅笔下的阿长逐渐展现出她善良、朴实的一面。尤其是她为“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成为全文的高潮。尽管她不识字,也不懂书中的内容,但她却愿意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四处奔波,最终买到了那本珍贵的书。这不仅表现了她的热心与关爱,也反映出她对“我”的深情厚意。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文章也引导我们思考: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的学历或身份,而是看他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
在课后学习中,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像阿长一样的人”的短文,从中体会亲情、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此外,还可以查阅《山海经》的相关资料,了解这部古代神话典籍的内容和意义,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
总之,《阿长与<山海经>》不仅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它教会我们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在琐碎中感受真情。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启发,学会感恩与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