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清新空气是个宝》】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认识清新空气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空气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知道清新空气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 难点:引导学生将保护空气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蜡烛、纸片、水、塑料袋等。
- 教学课件:包含空气污染图片、清新空气的图片、相关视频片段。
- 学生分组材料:每组一份实验工具包。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对比图片:蓝天白云与雾霾笼罩的城市。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种环境更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与生活的关系。
2. 探究活动一:空气的存在与特性(10分钟)
- 实验1:空气占据空间
- 将纸片放入玻璃杯中,倒扣入水中,观察纸片是否被水浸湿。
- 学生讨论:为什么纸片没有湿?
- 实验2:空气可以流动
- 用塑料袋装满空气后,捏紧袋口,再松开,观察袋子的变化。
- 引导学生理解空气具有流动性。
3. 探究活动二:空气与健康(10分钟)
- 展示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图片,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 分组讨论: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吸入不干净的空气?如何避免?
4. 拓展延伸:保护清新空气(10分钟)
- 观看简短视频,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如绿色出行、减少使用塑料袋等。
-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能为保护空气做些什么。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空气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要珍惜并保护它。
- 布置实践作业:绘制“我心中的清新空气”主题画,并写一句保护空气的标语。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动手实验和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
```
清新空气是个宝
空气是什么?——无色、无味、有重量
空气有什么作用?——维持生命、调节气候
如何保护空气?——少开车、多植树、不乱扔垃圾
```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孩子们能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