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写怀》,自问世以来便以其豪迈激昂、悲壮深沉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尽管关于此词是否为岳飞亲笔之作,历史上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内核——对国家的忠诚、对敌人的愤慨、对理想的坚守——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满江红》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仅因其文辞铿锵有力,更因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精神寄托。岳飞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却以诗词抒发胸中块垒,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这种情怀令人动容。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时期,岳飞身负重任,却始终秉持“精忠报国”的信念,最终却因奸臣构陷而含冤而死。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而《满江红》则成为了他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精神遗产,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
如今,当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词,耳边仿佛又响起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不仅仅是对敌人的仇恨,更是对正义的呼唤,对和平的渴望。它提醒我们: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应被辜负。
《满江红》虽为古词,却穿越时空,依旧震撼人心。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永不磨灭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