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例谈】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逐渐成为高考和各类选拔考试中的重要题型。这类作文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其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力、思辨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因此,如何准确审题、合理构思,是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
首先,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文章方向的重要环节。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通常以一段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热点话题为背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发表观点。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的问题。例如,若材料涉及“网络谣言传播”,则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其次,审题时还需注意材料的隐含信息。有些材料表面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层含义。比如,某则关于“年轻人躺平”的新闻,表面上讲的是生活态度,实际上可能涉及社会压力、就业环境、人生价值观等多重因素。考生应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避免片面解读。
在审题的基础上,构思则是作文的骨架。良好的构思能够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构思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确立中心论点
根据材料内容,确定一个明确的观点。例如,面对“网红经济乱象”,可以提出“规范行业发展,引导理性消费”的观点。论点要鲜明、有深度,并能引发读者共鸣。
2. 选择合适的论据
论据要真实、典型、具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历史案例、名人名言、数据统计等。如在讨论“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时,可引用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伦理的论述,增强文章的权威性。
3. 安排合理的结构
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入材料,中间展开论证,结尾总结升华。每段之间要有过渡句,使文章流畅自然。
4. 注重语言表达
语言要准确、生动、有感染力。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也要避免堆砌辞藻。适当运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此外,时事评论类作文还强调“思辨性”。考生在写作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描述,而应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在讨论“教育内卷”现象时,不仅要指出其负面影响,还要探讨解决路径,如优化评价体系、减轻课业负担等。
最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常见的误区。如偏离材料、观点模糊、论证空洞、语言贫乏等。这些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因此,平时应加强阅读积累,拓宽知识面,提升思辨能力。
总之,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深入思考,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写出高质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