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余尝读陶渊明之文,心慕其人,遂欲为五柳先生作传。然五柳先生者,非有其名,亦无其姓,唯以“五柳”自号,世人皆称其为“五柳先生”。其人隐于世,不求闻达,志在田园,性本爱菊,故常以酒为伴,以诗为乐。
五柳先生居于南村,门前有五棵柳树,枝条垂地,随风轻摆,如若舞者。每至春日,柳絮纷飞,花影婆娑,先生独坐其中,或读书,或饮酒,或吟诗,悠然自得,不问世事。邻里皆知其名,然未见其面;人问其姓氏,皆笑而不答,惟曰:“吾乃五柳先生也。”
先生少时好学,博通经史,然不为功名所动,志在山水之间。尝言:“不为五斗米折腰。”遂弃官归隐,寄情于田园,与农夫为友,与樵子为邻。虽无车马之喧,却有松竹之幽;虽无钟鼓之乐,却有琴书之趣。
先生性嗜酒,每饮必醉,醉则赋诗,诗成则掷笔而笑。其诗质朴自然,不饰雕琢,直抒胸臆,令人读后心旷神怡。如《饮酒》一诗,道尽人生之淡泊,寄情于南山之下,闲云野鹤之志,尽在其中。
世人多羡其清高,然不知其心中亦有悲欢。昔年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终悟世事无常,遂归隐林泉。虽身处尘世,心却早已超脱。其生活虽简,然精神富足,不为外物所扰,不为世俗所困。
后人读其文,感其志,叹其节,遂将其事迹流传至今。虽无正史可考,然其精神长存,影响深远。五柳先生之名,亦因文而传,因志而立。
呜呼!五柳先生,非真有其人,亦非虚诞之说,乃士人之理想,隐者之典范。其志不在利,而在真;其行不在显,而在安。愿后人读其文,思其志,守其心,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