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及职责】在医疗卫生机构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卫生院的财务行为,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岗位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一、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
1. 预算管理
卫生院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实际收支情况,科学编制年度财务预算。预算内容应包括人员经费、业务支出、设备购置、药品采购等各项开支,并严格按预算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避免超支或挪用。
2. 收入管理
卫生院的所有收入,如医疗服务收费、医保报销、政府补助等,必须纳入统一账户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或截留收入。所有收入应及时入账,确保账实相符。
3. 支出管理
各项支出需按照审批权限进行审批,严格执行“一支笔”签字制度。大额支出应经集体讨论决定,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同时,建立费用报销流程,明确报销标准和审批程序。
4. 资产管理
卫生院应建立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药品器械等进行分类管理,定期盘点,确保账物一致。对于闲置或报废资产,应按规定程序处理,防止资产流失。
5. 会计核算与监督
财务部门应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规范记账凭证,定期进行账务核对和报表编制。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合法。
二、卫生院财务岗位职责
1. 财务负责人
负责全面领导本院的财务工作,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组织预算编制和执行,审核财务报表,指导和监督财务人员的工作,确保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定。
2. 会计人员
负责日常账务处理,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及时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财务分析数据,协助完成税务申报和审计工作。
3. 出纳人员
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和保管,确保资金安全;办理票据、发票的领取和使用;协助完成银行对账、现金盘点等工作,确保资金流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审计与内控人员
负责对财务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检查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三、结语
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透明度,为卫生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