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原文及赏析】《君子于役》是《诗经·王风》中的一篇抒情诗,全诗短小精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它通过一位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与牵挂,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
原文: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 岂无居处?一昼夜之别,亦可思也。
>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译文:
君子啊,你出征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呢?鸡儿已经回到鸡窝,太阳也快落山了,羊和牛都下了山。
君子啊,你出征在外,我怎么能不想念你呢?
君子啊,你出征在外,没有明确的归期。
难道没有安身的地方吗?即使只是一天一夜的分别,我也忍不住思念你。
赏析:
《君子于役》是一首典型的“思夫诗”,它以极简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妻子在黄昏时分思念远行丈夫的情景。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描写,但却因真实的情感而打动人心。
全诗分为两段,前一段写景,后一段抒情。第一段通过“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等日常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加深。第二段则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尤其是“如之何勿思”一句,将内心的牵挂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妇女对丈夫的依恋之情,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同时,它还展示了《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兴”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内心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结语:
《君子于役》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生活的哲理。它不仅是古代女性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与“人伦亲情”结合的典范之作。在今天,读这首诗,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