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阅读附答案】楚庄王欲伐越,群臣皆谏曰:“越地广人众,兵强马壮,非易攻也。”然庄王不听,执意出兵。遂命大军伐越,未及战事,越国已遣使请和,楚军无功而返。
事后,庄王问左右曰:“吾欲伐越,诸臣皆言不可,何故?”一老臣对曰:“大王之明,胜于众人;然其智,未必能及远。昔者,楚国曾遭吴国侵扰,国力衰微,百姓流离。若大王此时伐越,虽胜亦难久安。越虽弱,然其地势险要,民风剽悍,若战事拖延,恐生内忧。”
庄王闻之,默然良久,终罢伐越之议。
此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寓意深刻:人贵在自知,不可因一时之勇而轻动干戈。楚庄王虽为明君,亦有盲点,幸得贤臣提醒,方免蹈覆辙。由此可见,治国理政,须以智为先,以德为本,方能长治久安。
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楚庄王为何想伐越?
楚庄王认为越国虽地广人多,但可能实力不足,意图通过武力扩张领土。
2. 群臣为何劝阻楚庄王?
群臣认为越国兵强马壮,不宜轻易进攻,否则可能遭遇失败。
3. 楚庄王最终是否出兵?结果如何?
楚庄王最终没有出兵,因为群臣的劝谏和老臣的分析让他意识到伐越的风险,最终决定放弃。
4.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故事说明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仅凭一时之勇行事,应听取他人意见,审时度势,才能避免错误决策。
5. 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听取多方意见,尤其是智者的建议,避免因盲目自信而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