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和一些特定语境中仍有使用。下面我们将从字义、读音、部首、笔画及书写顺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蹶”的读音与拼音
“蹶”的普通话拼音是 jué,声调为第二声(阳平)。在部分方言或古汉语中,也可能有其他发音,但现代标准汉语中以“jué”为主。
二、“蹶”的字义解析
“蹶”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文中常用于表达“跌倒、仆倒、突然倒下”之意。例如《史记》中有“蹶而起”,意为“跌倒后又站起来”。此外,“蹶”也可引申为“急促地奔跑”或“因受惊而猛然跳起”。
在现代词语中,“蹶”较少单独使用,但有时出现在成语或复合词中,如“一蹶不振”,意思是“一旦失败就再也无法恢复”。
三、“蹶”的部首与笔画
“蹶”字的结构为左右结构,其部首为“足”字旁,表示与脚、行走有关。
该字共有17画,具体笔顺如下:
1. 竖
2. 横折
3. 横
4. 撇
5. 捺
6. 横折钩
7. 横
8. 竖
9. 横折
10. 横
11. 竖
12. 横折
13. 横
14. 竖
15. 横折
16. 横
17. 竖
四、“蹶”的书写技巧
由于“蹶”字结构复杂,书写时需要注意左右结构的平衡。左边“足”字旁要写得紧凑,右边部分则需注意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尤其是横折钩的力度和角度。整体字形偏瘦长,书写时应保持匀称。
五、总结
“蹶”作为一个较为冷门的汉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学习古文或研究汉字演变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了解它的读音、字义、笔画和书写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汉字知识,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汇或古文出处,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