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原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我登上碣石山顶,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繁茂地生长着。
秋风呼啸而过,海上掀起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这大海中升起;
银河灿烂辉煌,好像出自大海之中。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注释:
1. 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碣石山有两座,这里指大碣石山。
2. 沧海:渤海的别称。
3. 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4. 竦峙(sǒng zhì):高耸挺立。竦,同“耸”,高。
5. 星汉:银河。
赏析:
这首诗写于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他登上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篇。全诗气势磅礴,意境开阔,通过对大海雄伟壮丽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前四句主要描写大海的壮观景色,后四句则借助想象,将日月星辰纳入画面,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空间感与时间感,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整首诗语言精炼优美,格调高昂激越,充分展现了建安文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