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青海省西久公路的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该公路项目的关键节点之一,拉脊山隧道A合同段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于整个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施工过程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特制定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拉脊山隧道位于青海省境内,是西久公路上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全长约3公里,设计为双洞分离式结构,单洞净宽10.25米,净高5米。隧道穿越复杂地质条件,包括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等不良地质条件,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总体施工目标
1. 质量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2. 进度目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3. 安全目标: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实现零伤亡,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4. 环保目标: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部署与资源配置
1. 施工部署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组织施工。首先完成洞口段开挖支护工作,随后逐步向洞内推进;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围岩稳定。
2. 资源配置
- 人力资源:组建专业化的施工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并定期开展培训以提高技术水平。
- 机械设备:配备先进的隧道掘进机(TBM)、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 材料供应:提前采购所需建筑材料,确保供应链畅通无阻。
四、主要施工方法
1. 洞口段施工
洞口段是整个隧道工程中最容易发生塌方事故的部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地质情况,制定详细的开挖方案,并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采用台阶法或CRD法进行开挖,同时加强初期支护,防止围岩失稳。
2. 主体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采用新奥法(NATM)原理指导施工,遵循“少扰动、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
- 初期支护:及时施作喷射混凝土、锚杆及钢筋网片,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
- 二次衬砌:当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作业,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 监控量测:利用全站仪、收敛计等仪器设备对围岩位移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支护措施。
五、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生产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设置专职安全监督员,全程跟踪检查安全隐患;
- 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六、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也是本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 加强植被恢复工作,尽量恢复原有地貌特征;
- 积极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争取理解和支持。
结语
通过以上全面细致地规划与安排,相信拉脊山隧道A合同段工程一定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地顺利完成。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将为全国类似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经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