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说明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审查起诉阶段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的重要环节。在此期间,律师依法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情况并提供法律帮助。本笔录操作版旨在规范律师在该阶段与犯罪嫌疑人的会见流程,确保工作高效且合法。
二、会见前准备
1. 获取授权
律师需事先取得犯罪嫌疑人或其近亲属的委托授权,并确认检察院已同意安排会见。
2. 了解案情
在会见之前,律师应尽可能收集案件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案发经过、证据材料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初步供述等。
3. 制定计划
明确本次会见的主要目的,例如核实事实、解答疑问、告知权利义务等,并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清单。
三、会见过程记录
1. 身份核验
- 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姓名、年龄、籍贯等)。
- 向犯罪嫌疑人表明自己的律师身份,并出示执业证书及律师事务所介绍信。
2. 告知权利义务
- 告知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享有的各项权利,如申请回避权、陈述辩护权等。
- 提醒其有如实回答问题的责任,并强调虚假陈述可能带来的后果。
3. 沟通交流
- 核实案情: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了解案件细节,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认为存在争议的部分。
- 解释法律条文:针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困惑点,结合具体情形解读相关法律法规。
- 心理疏导: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缓解犯罪嫌疑人的焦虑情绪。
4. 记录要点
- 使用统一格式的笔录模板,逐项记录上述内容。
- 对于重要细节,可采取录音录像辅助方式留存证据。
四、笔录整理与后续跟进
1. 整理归档
将现场记录整理成书面形式,由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无误后存档备查。
2. 提交检察院
如需向检察院提交意见书或补充材料,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附上本次会见笔录作为参考依据。
3. 持续关注
根据会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代理策略,并保持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
五、注意事项
- 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任何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 若遇特殊情况(如犯罪嫌疑人拒绝会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寻求解决方案。
- 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专业态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体现职业操守。
以上即为审查起诉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笔录的操作指南,希望对从事刑事辩护工作的同仁有所助益!